全域旅游
与“全域旅游”相对的,是国内沿袭30多年的“景点旅游”。在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割裂、孤立,甚至冲突,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格局: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今年初,重庆市渝中、大足、南川、万盛、巫山等5区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场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重庆5区县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国包括重庆市渝中区、大足区、南川区、万盛区、巫山县在内的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3年内,创建单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1区域实现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便利,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旅游标识完备、公共信息完善;
2旅游产品层次丰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
3有条件的创建单位还要率先推广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等。
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
“旅游业的发展显然不能再单靠景区建设、门票收入这样的‘老套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旅游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名单定下来了,上半年内必定会有所动作。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已经开始。”
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重庆做了多少,还差多远?
万盛: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
距4月22日万盛“黑山谷”杯羽毛球挑战赛总决赛开赛越来越近,紧锣密鼓关口,万盛经开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李霞利用午休时间,审核了即将呈报区党工委、管委会的3月份《景观建设攻坚行动进展情况报告》。
从今年开始,该区旅游局每月都会梳理出辖区内城市和景区大小景观、公共设施提升改造推进情况。仰仗于详实数据,实现对工程的无缝追踪。
被“掏空”的“抗战煤都”万盛,2009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7年之后,这座城市却赫然出现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剧情如此“反转”,源自7年来,特别是重庆市确立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以来,该区找到了一条转型发展的路径:旅游。
紧紧依靠旅游实现转型发展、富民强区,万盛尝到了甜头。2015年,全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95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6亿元,比2009年翻了整整10倍。同年11月,万盛经开区于全市率先出台了《实施全域旅游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3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彼时对一些区县而言,“全域旅游”还是个新名词,基础尚待夯实,规划操作层面更无甚头绪。
万盛经开区实施全域旅游的重点任务共有10项,首当其冲的便是统筹旅游资源,全域布局景区景点。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的思路,把566平方公里作为旅游景区全域规划建设,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胡俊解释:
一城
即美丽幸福旅游城市,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实施规划建设改造,融入旅游元素,彰显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公园、马鞍山骑行公园、方家山森林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犀牛背文体公园、二郞山健身公园及樱花温泉、黑旗崖、刀子岩、东岳庙等特色休闲景点,建设城区都市休闲旅游集聚区。
两带
即大黑山谷旅游精品带、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以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天籁谷、奥陶纪、狮子槽、南天门、板辽湖八大精品景区为主体的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水•白龙湖现代农业园—天星特色民宿村落—庙坝农耕原乡—板辽问茶文化园—凉风生态渔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
两区
即黑山谷旅游度假区和鱼子岗旅游度假区,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五镇”,即五个特色小镇,包括青年千年古镇、石林苗族风情镇、丛林三线文化镇、金桥民俗文化镇、关坝渝黔边城。
“旅游+”:全域旅游内涵生动落地
搭好“骨架”还不够,只有打造旅游精品产品、创新旅游业态,才能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目前,万盛经开区正积极实施黑山谷和鱼子岗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进一步丰富生态、生物、地质等游客体验活动,开发森林养生游、文化养生游、科普科考游等产品,形成旅游特色品牌。
而业态创新方面,“旅游+”模式被万盛极力推崇。
“万盛的老百姓运动热情很高,他们闲暇时间不爱待在家里,而是出来运动。”胡俊说,万盛把每年4-6月定为“全民健身季”,9月定为“全民健身月”,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在这些时候会特别开展一些健步走、接力跑、羽毛球比赛等全民都能参加的体育活动。以去年为例,这样的体育活动就开展了50次,参加人数达到500人以上的就有19次。
据万盛经开区金桥镇办事处主任邱忠伟介绍,当地正在打造一个乡村旅游景点——青山湖湿地公园,今年6月即将开门迎客。青山湖水库历经2次蓄水后,40余平方公里的积水面内丘陵被淹没,库弯随处可见,形成了9个“孤岛”。桃花岛、垂钓岛、红枫岛••••••金桥镇借此做起了旅游文章,从去年6月起,在万盛经开区支持下,投入1.7亿打造各类特色景观,融合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元素,成为未来金桥民俗文化镇的重要载体。
其实,这里可不单单是个“景区”。“今年9月,中国重庆万盛国际跑步节要在我们这里举办。”邱忠伟笑着说,“我们修建了百里环湖步道、骑行道等供游客进行体育运动的设施,这样我们才能多举办一些像跑步节这样的活动,吸引体育爱好者参加,把这里的人气带动起来。”
旅游和体育相互激活。李霞介绍,全区依托全域旅游资源,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羽毛球赛、皮划艇赛、龙鳞石海定向越野赛等体育赛事,或高山气球节这样的特色节会活动,“体育赛事、节会活动有益于增加我们全域旅游的影响力,例如黑山谷杯羽毛球挑战赛作为全国业余羽毛球界持续时间最长、奖金额度最高的赛事,已成功吸引国内外2200余名羽毛球爱好者前来参赛,观战者更是不计其数。4月22日,总决赛及颁奖盛典即将在文体中心体育馆上演。”
3月初,由法国PBA公司设计的椭圆外形的万盛新景——万盛游泳馆开馆了,这个游泳馆设有竞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新闻媒体区等区域,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游泳场所,还可以承办各种游泳赛事。
“既然要打造体育主题的全域旅游,硬件自然不可或缺。”李霞介绍,万盛还在打造国家级500公里户外健身步道系统、全民健身中心、马鞍山骑行公园、方家山森林运动公园等项目,此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中心也在进一步完善,今年还要建设50个村社群众健身点,增加60片户外羽毛球场地。“我们要把游客到万盛每个地方旅游,都有锻炼的场所变为现实。在灯饰工程等景观设计方面,我们也要融入运动元素,让万盛一步一景都尽显我们的体育文化。”
涪陵:大景区带动打造旅游目的地
突破60亿元!这是涪陵区为全区今年旅游业开出的揽金计划。
2016年是涪陵全区旅游业三年攻坚最后一年,也是涪陵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正式实施的开局之年,要做的事很多。虽未申报进入创建大名单,但涪陵自有谋划。该区副区长刘康中告诉说,他们正以大景区为单位,分批分期实施全域旅游。
“全区旅游资源从分布来看,东南武陵山地区有武陵山森林公园、大裂谷、大木花谷、军工核洞体遗址;城郊有白鹤梁、涪州古城和在建的榨菜文化小镇;西南有以雪峰山度假区为代表的赏花业态;东北则具备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资源。今年,区委、区政府决定,把集旅游资源唯一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武陵山地区,作为全区第一片实现全域旅游的试点地区,全面推行区域景观化、服务全域化、产业链条化、社会参与化。”刘康中说。
深耕武陵山,涪陵下足了功夫。
去年,涪陵围绕“旅游形象推广年”目标任务,以武陵山大裂谷为重点,以宣传活动和营销事件为手段,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除了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重庆分会场活动以外,涪陵区还组团参加第四届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召开夏季旅游等旅游专题新闻发布会4次,将涪陵旅游市场拓展辐射至重庆主城区和各区县,扩大了影响力。
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锦上添花。2015年,涪陵区成功举办第三届榨菜嘉年华、珍溪桃花节、蔺市梨花节、大木林下花园郁金香节、李渡(江东)杨梅节、大木花谷梵高艺术节、南沱龙眼节、焦石山歌节等节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拥堂”。
2015年以来,从涪陵城区驱车前往武陵山旅游区的游客都会发现,旅游区交通主干线两侧的山体上大面积种植了花乔木、花灌木、多年生宿根花卉、野花、观赏草等令人赏心悦目的植物,植被覆盖达到20万平方米,形成了若干微型岩山花园、景观平台,呈四季花卉景观。这条长达46.5公里的盘山路,亦是国内第一条特色旅游景观公路。
从旅游区花园环道驱车直上,便能到达武陵山旅游区。该区域距重庆主城区105公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其规划总面积为213平方公里,以峡谷、地缝、森林、花海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主,辅以民俗、宗教等人文旅游资源,区域内同时还坐落着武陵山大裂谷、大木花谷等精品景区。
近年来,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作为涪陵区重点打造的核心景区,其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2015年底,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林下花园双双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标志着涪陵区再次创造历史,成为重庆首个同时创建两家4A级景区的区县。今年,武陵山大裂谷亦要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了突出重点抓好武陵山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武陵山旅游度假区2015年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投用重要节点和旅游服务设施设备,48公里旅游环线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工,成为全国首条通往景区的花园环道。6个观景平台建成投用,新增生态停车场8万平方米,丰富和完善了武陵山旅游度假区配套功能。
旅游目的地要素体系建设是涪陵旅游业未来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要按照打造旅游目的地体系的要求,统筹构建涪陵城区与武陵山旅游度假区之间的旅游要素,发挥城市的旅游服务、辐射功能,滨江景观带建设、城市风貌建设、城区各项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要武陵山度假区建设同步发展,重视并加快城区与景区之间连接通道的升级改造,适应城区与景区游客井喷式、排浪式进出和消费的需求,扩大公共服务体系承载能力和各项便民设施容量。”刘康中说。
据悉,该区从319国道-白涛路段景观改造已经启动,并开通了两江游项目。同时,于今年投入30多亿元,将打造30个美丽乡村,与之配套3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挖掘差异化内涵同时,实施硬件标准化改造,实现从城区到武陵山景区的景观填充和互通。如此,全区将形成武陵山环线、大裂谷地质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核军工遗址、乡村旅游等3条旅游精品专线。
起跑:“全域旅游绝非一蹴而就”
2015年重庆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3.9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2.4%。
“景点竞争已演变为区域竞争。”秦定波说,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涉及方方面面,绝非一蹴而就,有鉴于尚处起步阶段,万盛经开区和涪陵区的积极实践值得肯定。前者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果断转变发展方式,倾全区之力,深挖区域特色内涵,致力于打造“旅游特区”;而后者则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积极寻找旅游这一新增长点,以点带面必定有所作为。
秦定波认为,重庆推进全域旅游,各地必须在规划、布局、建设上实现创新,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从打造景点转变为打造旅游目的地;服务更具人性化、标准化、主动性,实现全域服务,全程服务;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促进产业融合和新产业培育;同产业扶贫等重点民生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旅游惠民;注重开放带动,引导更多民营资本参与旅游产业生态建设,构建“大景区、大旅游、大市场”格局。
在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定位下,依托各地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实施全域旅游,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据悉,从今年开始,重庆将从不同层面推进相关工作,以5个全国创建单位为引领,不排除甄选一些区县作为市级创建示范单位,从财政预算支持、宣传推广重点活动、A级景区创建、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优先倾斜,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