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返回上一页

城市建设中需要有“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意义

发布者:浩丰          发布时间:2018-06-04

中国现状

      中国快速城镇化导致了大规模、大尺度新城和新区建设,在工程导向和理性思维主导下造就了明晰的功能分区、统一的路网格局和明确的土地使用特征。其过于强调地块内部的合理性,却忽视与周边地块的协调共生。一些公共性质的机构和设施采用围墙方式分割内外,大街坊、宽马路、长围墙、孤楼宇等现象比比皆是,显然,新区呈现出“秩序有余、活力不足”的单调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缺失严重——"可进入的、可活动的、免费的、多样性"的小尺度公共空间非常少。

QQ截图201806040957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12项任务,其中有一项就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那么,为什么选择小尺度公共空间营造?

      城市建成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细微性,需要小尺度公共空间来承载和实现。小尺度公共空间与住宅地具有较好的邻近性,是日常社会生活的发生器。作为一种社区和邻里层面的平民化的公共空间,它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公平性,其场所营造对于邻里交往、社区网络建构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国学者J·雅各布斯就认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是面向公众开放,供其活动的空间,包括:街道、广场、绿地等,是以景观为背景,建筑为主要围合手段的外部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舞台,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魅力所在。

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和特点

      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那些可达性良好,尺度宜人,舒适、亲切、富有人情味的,尺寸约为:由城市主干道路网间距(800—1 200 m)、次干道网络间距(300—500 m)和支路的路网间距(100—200 m)所划分出的地块,都可以归类到大尺度的范畴,而前两者可称为“巨大尺度”、“超大尺度”,包括小型广场、街头绿地等,小尺度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1、可达性良好,使用方便

      降低了对汽车交通的依赖,减少了公共空间使用的交通阻力。缩短了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使人们能有效利用工作之余有限的休闲时间。而在工作日和白天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是老年人,他们渴望社会交往,但自身活动能力有限,就近设置的小尺度公共空间恰好能满足其需求。

      2、尺度宜人

      小尺度空间尺寸较小,身处其中。能仔细观赏空间细部,感受近在咫尺的人群活动,空间气氛亲切、随意,增强了使用者的安全感和亲切感,为人们的接触交往创造轻松的氛围。

      3、节约用地和资金

      小尺度空间占地小,可以利用旧城改造中留下的面积小,不便于集中开发的空地来建设,能有效利用城市用地的“边角余料”,节约建设费用,可以考虑引入私人资本,拓宽公共空间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

      4、改善邻里关系

      小尺度公共空间贴近日常生活,邻里居民多在此活动,增加了非正式会面的机会,能有效促进交往,形成守望相助、相亲相爱的邻里关系,最终形成和谐的社区氛围。

      小尺度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尺度的公共空间功能互补共同构建城市环境,承担着城市人群活动的需求,深入揭示小尺度公共空间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和推动社区既有建成环境的“微更新”实践,有助于促进社会网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践好“城市修补”工作,同时,也将有助于丰富当前我国社区规划和建设的理论成果。

      小尺度公共空间的营造对当前亟待展开的“城市修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小尺度公共空间的营造是在尊重现有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存量空间资源的挖掘,通过修补城市功能,能够实现历史传承并塑造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多样化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尊重多元利益群体的价值观和空间需求,增加社会生活丰富性,承载了多元化的社会阶层,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节选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城市学院、上海城市规划)

版权所有:2018重庆浩鉴规划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友情链接:重庆浩鉴规划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备16002586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