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投融资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各省(区市)设立旅游产业基金的消息频出。湖北、重庆、云南、四川、江西、山东、广东等先后设立了20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据记者粗略统计,至少已有20个省份设立了省级旅游产业基金,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日前,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为此,记者就全国各地旅游产业基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基金遍地开花撬动巨额资本
重庆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旅游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广西设立总规模将达100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陕西设立规模达到50亿元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近年来,全国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基金遍地开花,为旅游业发展撬动了巨额资本。
记者了解到,北京旅游发展基金是成立较早的基金,早在2012年就设立了。当时,北京的经验影响了很多省份。
据介绍,当时,北京市旅游委出资1.5亿元,通过多次谈判,牵手海航旅业,并由海航旅业募集8.5亿元社会资本。由此,1.5亿元政府资金放大为10亿元基金。
从2012年设立至今,北京旅游发展基金可谓“战绩”颇丰,投资项目6个,投资金额9.11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投资的大新华运通国际旅行社项目已经成功退出,收益超过30%。
与北京相比,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谓“后起之秀”,总规模更是达到了100亿元。该基金管理方浙旅盛景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介绍,虽然成立至今仅4个多月,但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谓“出手不凡”,成立当天就签订了6个投资项目,此后4个多月,储备项目超过20个。目前,该基金正在重点推动千岛湖旅游投资发展基金、舟山游艇、宁波海岛等三大项目。
对于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基金的设立,绿维创景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李洋分析,“资金变基金”有很多积极效应,一是杠杆作用,可以放大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二是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特殊领域;三是市场化、专业化效应,聘请专业团队,确保资金真正投向潜力企业、关键企业。此外,“资金变基金”还有一个“反哺”作用,基金管理团队可以带来新理念、新经验,为政府决策、产业规划提供借鉴。
协调政府与市场兼顾盈利与引导
虽然全国各地纷纷设立旅游产业基金,且运转效果良好,但是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基金面临一个核心矛盾点,即“如何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
为处理好这一矛盾,北京旅游产业基金建立了一套“放”“管”结合的机制。一方面是“放”,北京旅游委不干预投资运作,而是聘用专业管理团队,制定投资制度,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投资进行表决。另一方面是“管”,北京旅游委保留了一票否决权,对违反“双八十”投资限制的决策可以一票否决。所谓“双八十”投资限制是指投资于北京地区企业的资金不少于80%,投资于旅游相关产业领域企业的资金不少于80%。
与北京旅游产业基金类似,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也制定了不少协调策略。张健说,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在项目筛选环节就要有所体现。在项目前期入库之前,要先考察该项目是否有示范性以及社会效应、产业效应;同时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考量项目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通性,考量项目的接受程度与发展空间。在政府引导方面,可以设定投资比例限制;在市场化方面,则要由专业团队负责实际运营,各出资人根据出资额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山东省旅游发展基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所要求,但不干涉基金运行管理,给予了基金运作者充分的自主权。
李洋则认为,旅游产业基金的发展关键是选择绝佳的管理团队。好的管理团队可以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对当地产业投资做出顶层设计,“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资金集中用于补足短板、发挥特长、加速转型升级上。
“在基金管理团队的选择方面,地方政府十分青睐国企、金融背景的团队,但是不应该忽视产业背景,要充分考虑管理团队对旅游产业的熟悉程度和实践经验。”李洋说。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旅游业背景的管理团队对行业很熟悉,但是金融背景团队则更熟悉风险把控,各有所长。
传递理性精神构筑风控体系
“‘资金变基金’对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有积极作用。”李洋认为,政府引导在宏观战略思维方面有优势,这是纯市场化运作不一定能做到的。旅游产业基金并不完全追求收益最大化,比社会资本更冷静,这种冷静可以起到一定的传导、带动作用,让一些投资过热的地方冷静下来。
张健认为,政府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政府不干预基金运行管理,完全市场化运作,摆脱了“重扶持不重收益”的旧印象,让社会资本意识到,政府投资同样是盈亏自负。因此他们在跟投或合作时就会更加理性。相对于补贴、奖励、贴息等扶持形式,旅游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行“扶持”,且投资之前要严格评估企业的历史状况、现金经营、未来预期等,可引导社会资本审慎评估、理性投资。
除了向社会投资传递理性投资精神,全国各地的旅游产业基金严格的风险防控体系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市旅游产业基金将风险管控任务交给专业团队来做,组建了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投资顾问委员会,并聘请了旅游行业专家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且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投资都要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尽可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张健也向记者描绘了一个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他介绍,在管理架构上,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聘请专业团,各合伙人同股同权进行民主表决;在出资上,采取项目认缴制,分批次、同比例到位,并由托管银行监管;在风控机制上,设置较高标准的投决机制;在投资权益保障上,遵循同股同权与差异化投资回报相互补充的原则,与其他资本约定收益分配;在参股基金退出上,通过国内外市场IPO、“新三板”挂牌交易、上市公司重组并购、出售给其他基金或战略投资人、管理层或大股东回购等方式和路径,力争完整退出。
尽管当下全国各省旅游产业基金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类项目对股权合作接受度不高、长线投资年化收益难以保障、市场化退出通道设计与实现难度大等。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无论是国家旅游局还是全国各地旅游部门都要不断总结经验,力争突破瓶颈,推动旅游产业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